摘要:结合浙江温州乐清的钱云会事件,从事件本身和传播学理论两个层面探讨了公众质疑公权力是什么原因,剖析了现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有关规范健全的建议。
关键字:新闻发言人;钱云会事件;问题;对策。
1、事件概述。
2010年12月25日上午9点45分,浙江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发生一块车祸,53岁的村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碾压,当场死亡。乐清市公安局将本案定性为“交通肇事”。但不少村民觉得钱云会的死与他长期向上级反映他们村土地被占问题有关,他们觉得死者钱云会是让人硬塞入车底的。
12月25日下午1点左右,网上出现了《蒲岐一苦难的村长为民办事的好村长今早被杀》的首帖,文章称,钱云会的车祸并非一块简单的交通事故,而是一块有策划、有组织的谋杀案。帖子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仅25日一天,天涯、猫扑、百度网站快照及温州当地网站“703804”等访问量高达28万人次,跟帖近2000条。为何公众的质疑声没由于官方的事故鉴别而停息,反而进步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质问公权力的事件,甚至还发生了紧急的群体冲突?
2、质疑是什么原因。
(一)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流言一般发生在社会环境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而合法的传播途径不通畅或功能减弱的时期。”[1]98钱云会事件中,官方声音在刚开始的两天内一直缺失,而事件一直被冠以为拆迁牺牲的名字,在当下中国拆迁问题一直没得到非常不错解决的状况下,公众在面对钱云会事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钱被谋杀的流言。而流言的飞速传播重点在于拆迁问题的紧急程度和官方证据不足以说服公众,尤其是官方消失的声音和仓促简短的新闻通告,都推进公众通过流言探寻真相。
(二)组织上下行传播不通畅。
“上下行传播是组织内传播的两个基本途径,这两个途径是不是通畅,关系到组织的统一性和运作效率”[1]102。在钱云会事件中,12月28日,上级温州公安局和政府才参与到此事中来,之前他们并不知道或并不看重这一下级事件,伴随舆论重压不断增加才被迫介入调查,这就促成上级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媒体采访时,没做好应付筹备,仓促的新闻通告也让公众极为不满;而25日发生的事情,28日开始重新介入调查,贻误了调查结果出现的最好机会,也导致公众对其工作效率低下的强烈不满。
(三)选择性接触。
“受众并非不加不同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1]196。公众因为对其维护村民的拆迁利益持有同情,相信老村长的死肯定是事有蹊跷,所以,在媒体虽然做了很多报道认定该事件不过是一块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时,仍旧觉得这理应是谋杀,甚至有公众觉得肇事司机和目击者被拉拢了,连媒体也被拉拢了。这其实是与公众之前对政府的公权力的态度有关,由于他们一直觉得政府在拆迁问题方面做法失当,所以宁可站在流言方面。
3、政府新闻发言人存在的问题。
(一)时效观念缺少。
在一些地方,“一件事情没到结束就不便捷公开,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或重大事故,更是要等到事件好转才能公之于众”[2]41。如此在一定量上就影响了事件的正常进步,不少本该有序进行的事件因此进步成了没办法控制的群体性事件。其实,政府可以在事件刚开始的时候,就通过新闻发言人,将事件的调查进展状况对公众作出详细的交代,公众就不会由于缺少合法途径的信息而胡乱猜疑,如此也能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信息透明不够。
在某些地方,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政府官员第一想到的是捂住,实在捂不住再公开,信息不透明显然就致使了信息不准时。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是对“稳定”二字的误读。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相当发达,特别是事关公众利益的突发事件,想要过滤掉其中的负面信息,初衷是好的,然而信息不透明常常会致使流言四起,反而会对社会的稳定导致风险。
(三)上下级传播不畅。
因为政府层级规范和管理体制的复杂,不少信息不可以在上下级之间得到通畅传播,在事件得不到控制的时候,当公众对更高中一年级层政府予以抱怨的时候,下级才想起上级,而此时上级也由于从未知道该事件而陷入尴尬境地。假如在事件刚发生时,政府上下级之间可以非常不错地进行交流,并协调各种有利资源解决该事件,相信所有些事件都能有完满的结局。
(四)新闻发言人素质问题。
1媒介用方面不少新闻发言人的素质不高,特别是在媒介用方面,不少新闻发言人不会怎么样正确地操作。如在钱云会事件中,乐清警方在27日注册了名为“平安乐清”的新浪微博ID,但却不会怎么用,导致不少消息不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给公众,也成为广大网友的笑柄。
2表达能力新闻发言人在通稿中,有时会因一些不甚适合的词语,从而招来公众的不满,因为新闻发言人代表的是政府,这又将损害政府的公众形象,致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比如浙江乐清在公民调查团作出和警方一致的结论后,发布消息称“公民调查团立场正确……”,平常立场正确用在公民对待国际事务方面,没任何错误,但在这里,总有一种“为官方说话”的意味。由于政府和民众不是对立关系,没对立立场之说,即使有了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上升到立场的高度,不甚适合。
4、规范健全建议。
(一)按期发布。
应该形成按期发布新闻的规矩,按期对政府所做的工作、政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信息发布,让群众知道政府的工作状况,并自觉参与到国家管理工作中来,提升公众的公民意识。并且,通过按期发布新闻,打造起和公众的好互动,对公众生活和社会中集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写入政府工作计划中予以解决,也能达成社会的和谐健康进步。
(二)打造健全的预警机制。
对于突发性事件,新闻发言人应该打造预警机制,从行为、态度等方面对具体的软文投稿工作进行规定,以预防新闻发言人在突发性事件面前慌乱,出错。上下级之间在突发性事件中,理应有一种信息通道,无论事件进步到何种程度,上下级之间都要维持联系,一同协调有利资源应付事件。其中,信息通道可以着力放在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而不应该是会议或者书面报告,在当下信息随时都大概传遍全球的年代,能在第一时间学会信息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升新闻发言人素质。
政府选拔新闻发言人时,应该综合考量他们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媒介用能力。当然,按期的职业培训更需要常常开办,如此才能使新闻发言人处在年代前列,不至于因技术问题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课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江美霖。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规范浅谈[D]。重庆:重庆大学,2009